说到避风塘,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的想起各种味道鲜美的港式茶点和菜肴。其实不但避风塘风格是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避风塘本身也是香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历届香港政府为了帮助小型渔船躲避台风,先后在沿岸修建了大约二十个避风塘,这些避风塘一般是借用天然海湾,然后人工修建一道防波堤,将海湾出口大部分封闭,只留下一个狭窄的通道供船只进出。台风到来的时候,外海汹涌的大浪就被拦在防波堤外,避风塘内的水面就会平静许多。
香港政府的初衷不过是为船只提供短时间避风场所,但是对于许多贫苦渔民来说,寸土寸金的香港已经没有他们立足的地方,他们只能住在船上,六七十年代不少来自越南的船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避风塘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1961年的好莱坞电影《苏丝黄的世界》就有很长一段是描写避风塘内的风土人情的,把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化带到了全世界。不过作为一部爱情浪漫影片,总是不由自主地美化现实生活,事实上避风塘内的生活远远不是电影中描写的那种田园牧歌般的美好:狭小的水域积聚了大量船只,没有自来水,没有垃圾倾倒服务,卫生状况相当恶劣,渔民们居无定所,子女根本无法去正规学校读书,仅有一些宗教机构提供有限的教育服务,所以多数人成年后也只能继承他们父辈的行业。这种情况直到1990年代才得到彻底改善,不少渔民开始上岸生活。
作为一种生计,避风塘内不少船只也提供餐饮服务,在香港这样一个华洋杂处的地方,烹饪方式自然也会受到西方的影响。经典的避风塘炒蟹、炒虾和避风塘茄子都采用面包糠作味道的载体,搭配葱姜蒜辣椒和豆豉,营造出一种异常美味的氛围。
传统的避风塘炒虾是采用带壳整虾制作,不少风味都是附着在虾壳上面,这里我们改用去除虾头和大部分虾壳的“鸡尾”虾,让虾肉直接和调味料接触,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
粤菜传奇避风塘炒虾
原料:去头去壳但是保留尾部的虾:300克、大蒜:30克、豆豉:10克、干红辣椒:2只、小葱:25克、面包糠:35克、青圆椒:1/4只、红圆椒:1/4只、面粉:适量、糖:10克、花生油:适量
避风塘炒虾的做法
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把大蒜切成蒜茸,然后清水里面浸泡,洗去表面渗出的黏液,否则蒜茸经过油炸之后容易变黑变苦。接着把干红尖椒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小葱切碎。
豆豉是避风塘炒虾的重要风味来源,把豆豉冲洗干净吸干表面水分后用刀切碎。为了让豆豉的香气释放出来,必须把它放在锅子里面炒,整粒的豆豉炒起来效果自然比不上切碎的豆豉。
把1/4只青椒和红椒切成一个厘米见方的小块,作为炒虾的配菜。
蒜茸浸泡大约半小时后滤掉水分,因为蒜茸要放油里面炸,所以水分越少约好,可以先用手挤压一下,然后放在厨房纸巾上吸干多余水分。
跟蒜茸共患难(下油锅)的还有虾,也要用纸巾吸干表面水分,否则油滴飞溅起来,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